今天(22日)上午,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猪产业区域合作论坛在荣昌举行,与会专家围绕新形势下的生猪产业和市场发展、商品猪保障基地建设、种猪繁育体系变化与重构等内容为成渝两地政府部门、养殖企业答疑解惑、建言献策,共同推动两地在生猪种业、健康养殖、科技创新、智能信息、数字经济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。
据了解,成渝两地生猪正常年出栏量达到全国总量的11%。截至9月底,重庆生猪存栏、能繁母猪存栏分别达到1020万头、99.5万头,同比分别上涨15.3%、15.7%;四川生猪存栏3768万头,其中能繁母猪存栏363万头,同比增长28.6%和36.6%。两地均全面完成今年生猪稳产保供目标。
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陈文宽教授在论坛上指出,面对非洲猪瘟的严峻形势,要改变我们过去一定要吃活鲜猪肉的观念,实际上冷鲜猪肉是安全的。同时,要加大科技攻关力度,实现科研成果转化,助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“未来在政策的引导下,川渝地区整个规模化、产业化、标准化的水平将会提升。”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表示,要提升猪肉自给率,除了当前加速补栏之外,将来还要提升自己的成本竞争力,尤其要提升畜牧科研水平,由当前的成本竞争提升到价值竞争。
听了专家们的报告,作为正在打造荣昌猪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,重庆琪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其鑫受益匪浅。他表示,当前一是要大力加强地方猪种的保护;二是要不断提升生猪养殖智能化水平;三是要重视品牌的打造,做大做强产业链。
本次论坛是九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的系列活动之一。当天,荣昌、大足、合川、铜梁等区县还共同签订荣昌猪产业集群战略协议,成立了荣昌猪产业集群联合体,设立了琪金科创奖励资金。共同推进成渝地区107个畜牧大县(市、区)规模化、智能化、清洁化健康养殖,共同打造万亿级生猪产业链,建设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,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,全面提升猪肉供应保障能力。